蒼蠅 蒼蠅70年代末統計,全世界有雙翅目的昆蟲132個科12萬余種,其中蠅類就有64個科3萬4千余種。福州市區有4科38屬74種。主要蠅種是家蠅(右圖)、市蠅、絲光綠蠅、大頭金蠅。2、生理特點
蒼蠅具有一次交配可終身產卵的生理特點,一只雌蠅一生可產卵5-6次,每次產卵數約100-150粒,最多可達300粒左右。一年內可繁殖10-12代。蒼蠅是在白晝活動頻繁的昆蟲,具有明顯的趨光性。夜間則靜止棲息?;顒?、棲息場所,取決于蠅種、季節、溫度和地域。在某些季節,廄腐蠅、夏側蠅、市蠅也會侵入住宅內。大頭金蠅、絲光綠蠅、麗蠅、伏蠅、麻蠅等則主要活動、棲息于戶外。
3、適宜溫度。蒼蠅的活動受溫度影響很大。它在4~7℃時僅能爬行, 10~15℃時可以飛翔,20℃以上才能攝食、交配、產卵,30~35℃時尤其活躍,35~40 ℃因過熱而停止活動,45 ~47 ℃時致死。
4、飛行技術。蒼蠅善于飛翔。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6~8 千米,最高每晝夜飛行8~18 千米。但平常多在孳生地半徑100 ~200 米范圍內活動,大都不超過1~2 千米。
5、越冬方式。蒼蠅的越冬方式頗為復雜。既能以蛹態越冬,也能以蠅蛆、成蟲方式越冬。在北方寒帶、溫帶地區,自然界看不到活動態的家蠅,但在人工取暖的室內仍有成蠅活動,蔬菜大棚溫室往往成為翌年春暖時蒼蠅大量孳生的發源地。在江南和部分華北地區,冬季平均溫度在0 ℃以下,蒼蠅能夠巧妙地以蛹態越冬,少數地區也能發現蟄伏的雌蠅的被畜禽糞覆蓋的蠅蛆。在華南亞熱帶地區,平均氣溫在5 ℃以上,蒼蠅不存在休眠狀態,可以繼續孳生繁殖。蚊子的平均壽命不長,雌性為3-100天,雄性為10-20天。
1、蚊子有雌雄之分,雄蚊觸角呈絲狀,觸角毛一般比雌蚊濃密。它們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。雌蚊需要叮咬動物以吸食血液來促進內卵的成熟。
2、咬人。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質,它使血液更容易匯流到被叮咬處。蚊子唾液中的物質,讓被叮咬者的皮膚出現起包和發癢癥狀。
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約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鮮血,每次飽餐一頓之后,都會飛回出生地附近蟄伏。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圍內活動,不過最遠行動距離可達180公里。
3、繁殖生活。每只雌蚊子一生產卵總數約為1000-3000個,它們一般把卵子產于水面,兩天后孵化成為水生的幼蟲——孑孓。孑孓以水中的藻類為食,它們經歷4次脫皮后才成長為蛹,漂浮在水面上,最終蛹表皮破裂,幼蚊誕生。
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4部分,一般卵1-2天,幼蟲期5-7天,蛹2-3天,成蟲羽化至吸血產卵3-7天,整個世代1-2周左右。
老鼠。夜出晝伏憑嗅覺就知道里有什么食物,吃飽后三三兩兩打鬧、追逐,餓了或發現有新的美味食物,再結 伴聚餐。 非常靈活且狡猾,怕人,活動鬼鬼祟祟 出洞時兩只前爪在洞邊一爬,左瞧右看,確感安全方才出洞,它喜歡在窩—食物—水源之間建立固定路線,以避免危險。 視力敏捷 老鼠大多數在夜間活動、覓食,夜間活動的老鼠在很暗光線下能察覺出移動的物體,白天活動的老鼠視力更好。 鉆洞本領高 家鼠鼠洞很明顯,常在墻旮旯里、牲囗圈、倉庫伙房處。 很強的記憶性和拒食性 在熟悉的環境中改變一部分,立即會引起它的警覺,不敢向前,經反復熟悉后方敢向前。如處受過襲擊,它會長時間回避此地。 除了人類以外,老鼠是哺乳類中繁殖最迅速且最成功的。以經常在人類生活地區活動的一種家鼠月鼠為例,每年可懷胎多達八次,每胎可誕幼鼠四至七只。除了消耗或污染食物外,老鼠性喜磨牙,故因老鼠咬而遭破壞的包裝材料或建筑設備頗為可觀,據統計美國有四分之一原因不明的火災,可能是由老鼠咬損電線所引起。
老鼠是一種嚙齒動物,體形有大有小。種類多,有450多種。數量繁多并且繁殖速度很快,生命力很強,幾乎什么都吃,在什么地方都能住。會打洞、上樹,會爬山、涉水,而且糟蹋糧食、傳播疾病,對人類危害極大,所以一直受到人類打擊,但它是一個打而不死,擊而不破的動物家族,所以“鼠”字頭頂著一個“臼”,意為“能耐受搗擊”。鼠之所以被尊稱為“老”,是因為它像退休養老的人一樣,成天吃吃喝喝,不用勞動。
老鼠極易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,因此成為主要之有害動物。老鼠常出沒于下水道、廁所、廚房等處,在帶菌處所與干凈處所來回行動,經由鼠腳、體毛及胃攜帶物來傳播病原菌。
蟑螂 名稱 中文學名 蜚蠊別名 蟑螂
分類 昆蟲綱(Insecta)、蜚蠊目(Blattaria)。有時特指蜚蠊科(Blattidae)
特征 體扁平,黑褐色,通常中等大小。頭小,能活動。觸角長絲狀,復眼發達。翅平,前翅為革質后翅為膜質,前后翅基本等大,覆蓋于腹部背面;有的種類無翅。不善飛,能疾走。不完全變態。產卵于卵鞘內。約有6000種(一說2250多種),主要分布在熱帶、亞熱帶地區。生活在野外或室內。
追溯 與其他昆蟲源起于泥盆紀,為腐食動物喜晝伏夜出,居住在洞穴內。經得起酷熱及嚴寒的考驗,至今分布相當廣泛。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,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。根據化石證據顯示,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于地球上。我們發現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從煤炭和琥珀中發現的蟑螂,與各家櫥柜中的并沒有多大的差別。億萬年來它的外貌并沒什么大的變化,但生命力和適應力卻越來越頑強,一直繁衍到今天,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。值得一提的是,一只被摘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,9天后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饑餓。
蟑螂防治小常識[1]
1、人工捕殺:消滅成蟲和幼蟲,白天可清理櫥柜及屜桌,見到就捕殺。夜晚可在8點鐘以后每隔半小時在蟑螂多的地方如廚房、食物加工間、倉庫等開燈捕殺一次,能收到較好的效果。
2、誘殺:用一只口較小的體大的玻璃瓶,口周圍抹上麻油(或香油),瓶內放一些香的食物,夜晚將其放在蟑螂較多的地方,蟑螂爬入瓶中,次日晨捕殺。藥物蟻蟑寧對誘殺蟑螂有較理想的效果。
3、熱殺:蟑螂不耐熱,在60攝氏度數分鐘即死??捎瞄_水灌入隱蔽蟑螂縫內將其燙死。
4、堵塞:對隱匿縫內蟑螂,可用水泥或粘土嵌縫,使其不能爬出而餓死。
5、藥殺:蟻蟑寧、氣霧殺蟲劑、菊酯類、敵百蟲等均有效。
人類將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稱為“四害”,深惡痛絕之,用盡辦法消滅之。人類只知有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之“四害”,卻不知如果地球上沒有“四害”之“更害”。如一個地方連“四害”都生存不了,對人絕不是什么福音。地球上任何一個古老物種的滅絕,對人類而言都是一個不祥之兆。愛因斯坦就曾預言,如果蜜蜂消失,人類將只能存活四年。愛因斯坦這是從作物依賴蜜蜂傳粉層面說的,從生存環境層次看,如地球上連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都活不成,早就沒人類了。
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來到地球上的時間要比人類要長100多倍,蟑螂在地球上生存了四億多年,蚊子、蒼蠅也有兩億多年的歷史,經歷了多次生物大滅絕依然健在。在求存求活方面,它們都是人類很好的老師?!八暮Α睂Φ厍虻恼J知比人類要深遠得多,它們的生存智慧和求存本領比人類要高明得多。特別是老鼠從身體結構到基因,比猴還像人,老鼠成功地活了5000萬年,它所擁有的地球信息和生存技能比人類要多得多。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們是人類生存難得的老師,只可惜人類太笨聽不懂它們的語言。
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是生物圈能量轉換和平衡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。地球上如沒有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之類,就沒有生物圈現有的平衡。
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是地球上生存十分成功的物種,它們的生存能力大大超過人類,所謂“除四害”既不可行,也不可能。這個世界到了“四害”、病毒、細菌都活不成的時候,人還能活得下去嗎?可以肯定,人類被除,“四害”仍在。
人類的一個通病是喜歡站在自身眼前利益上來判斷事物的利害?!八暮Α北旧聿⒉簧a病毒、細菌,只是它們具有適應惡劣環境的生存能力——何罪之有?天道運化萬物,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等生命的存在是自然的選擇,只有合理的生命才能存在,能幾億年存續下來就是成功。哪能人家對病毒、細菌有免疫力就要被消滅的邏輯。
就目前地球生物圈生態平衡而言,也許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,甚至它們身上的病毒、細菌的存在比人類更重要,它們都是地球生命的老祖宗,也是生物圈生命循環的基礎。人應重新認識老鼠、蒼蠅、蚊子和蟑螂等生命,它們是維持生物圈現有平衡的組成部分,尊重所有生命系統的存在,不應采取消滅的態度(其實根本不可能),而只能是與各種生命系統保持平衡。
“天下非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也,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?!眳尾豁f這里指的是人類內部的平衡。同樣,地球非人類之地球,乃地球眾生之地球,沒有眾生之生就沒有人類之生。
當到了老鼠、蒼蠅、蚊子、蟑螂…都活不下去的時候,地球上還會有人嗎?
人類僅僅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,只有尊重其它生命的生存,與其它生命保持平衡,才會有自身持續生存的環境。